西藏行筆 Day (5.3) : 色拉寺的辯經聲

它,是色拉烏孜山下的野玫瑰莊園。
它,是蘊藏著吉祥妙法的大乘洲。
從宗喀巴大師在樹叢裡聽到馬鳴聲的那刻起,
觀音化身的馬頭明王,就這麼一直護佑著藏地的孩子們。

僧人們以擊掌的姿態,擦出了智慧的火花。
用言語的力量,試圖參透宇宙深奧的真義。
而緊鄰在院子旁的大殿裡,文殊菩薩正微笑地側耳細聽著。

<色拉大乘洲>

色拉寺與甘丹寺及哲蚌寺並稱為「拉薩三大寺」,它是當中最後修建的一座寺廟。
西元 1408 年,宗喀巴大師大弟子之一的絳欽曲傑,曾代表大師到漢地晉見明成祖。
絳欽曲傑曾數次來到漢地宣揚佛法,並被明朝冊封為國師,受封為「大慈法王」。
西元 1419 年,他在拉薩北郊的烏孜山南麓,也就是宗喀巴大師曾長年閉關說法之處,
創建了名為「秦清林」的寺院,藏語中意謂著「大乘洲」。

後人將這所寺院通稱為色拉寺的由來,主要有二種說法。
最常見的說法,是寺前的山坡上滿佈著野玫瑰刺叢,
人們以野玫瑰的藏語「色拉」稱之而得名。
另一說,則是此寺在初建時,空中曾大降冰雹,而冰雹之藏語亦為「色拉」。

色拉寺的主體,是由措欽大殿及三個主要扎倉的建築群所構成的。
若把寺院比喻成大學,扎倉就等同於學院,而隸屬在扎倉下的數十座康村及米村,
大約就是各個系所了。
寺裡有三個主要扎倉,分別是經學院的結巴扎倉、密宗學院的阿巴扎倉及醫學院的麥扎倉。
在格魯派的僧職體系中,不同扎倉都有各自的管理機制。
各個扎倉裡,主要是由被尊稱為「堪布」的高僧所領導。
在堪布之下,有專執戒律而俗稱鐵棒喇嘛的「格貴」,主理頌經、儀軌的僧官「翁則」,
以及打理財務的管家「郭聶」。
而掌管全寺內一切宗教活動或事務的總法台「赤巴」,則是由堪布們所推舉出來的。

色拉寺有個獨特而盛大的節日名為「色拉崩欽」,意為色拉的金剛杵加持節。
主要是因為寺中有一支從印度傳來的金剛杵,人們稱之為飛來杵。
過去,每年藏曆 12月27日的清晨,
色拉寺的結巴扎倉就會派人騎著快馬,將金剛杵呈送給布達拉宮的達賴喇嘛,
達賴喇嘛親自對金剛杵進行加持後,快馬又將金剛杵送回到色拉寺。
這天,結巴扎倉的堪布就會在法座上,用金剛杵為全寺僧眾及朝拜的信徒們觸頂加持。
今日的色拉崩欽,因為達賴喇嘛離開西藏的關係,已然略去了往返布達拉宮的習俗。
但藏人們始終相信,佛、菩薩及護法神們會庇佑著來年的吉祥平安。
因此,每年都會有數以萬計的信徒在這天來此祈請加持,隊伍往往綿延有數公里之長。

0617 (153)g
(寺院門前,色拉寺)

0617 (168)b
(路過的喇嘛,色拉寺)

 

走過色拉寺門外的石碑後,彷彿就像踏入到另外一個與世無爭的小鎮。
漆成白牆的小屋,沿著寬廣而幽長的坡道兩側井然錯落。
道上成蔭的樹木,遮掩了午後的強烈日曬。坡道的盡頭,就是措欽大殿的所在。
一座由轉經筒圍繞著,精巧莊嚴的白色佛塔,就設在寺門後方的不遠處。

繞行過佛塔,再往前走去,就看到了色拉寺的養老院。
有許多喇嘛們都將自己的一生奉獻在寺院裡。
然而等到他們年老而無力參與寺務時,若生了病,常常都無法得到妥善的照顧。
為了安護好喇嘛們的晚年生活,色拉寺於西元 1996 年向有關的政府單位申請協助。
在相關部門的支援下,色拉寺養老院就在以葉巴康參為主的建築群上,建立起來了。
今日的養老院裡,供養著許多位六十歲以上,年邁且德高望眾的喇嘛。
這些老喇嘛們,多是由於健康方面的因素無法自理生活,而於此安度晚年生活。
養老院除了會支付老喇嘛們日常所需的基本開銷外,還提供一年六百人民幣的零用金。
至於健康醫療方面的費用,也是全數由寺方所承擔。
除此之外,色拉寺養老院在每年夏季,氣候溫和的時節裡,
都會由寺方提撥出一筆款項,安排老喇嘛們到藏區的知名寺院旅遊參訪。

如今,西藏的許多大寺院如甘丹寺及哲蚌寺等,都逐漸建立起完善的養老體制。
一些地方上的醫療團隊,也會專程到這些養老單位來進行免費的巡診活動。
令人感受到藏地寺院在虔敬的信仰之外,也充滿著對人性的溫暖關懷。

0617 (172)b
(長坡道,色拉寺)

0617 (171)b
(有若小城的街道,色拉寺)

0617 (170)b
(養老院,色拉寺)

 

色拉寺的壇城殿裡,供奉了釋迦牟尼佛、瑪哈嘎拉護法以及密宗三怙主。
殿中央彩沙壇城的製作方式,是先以各種顏色的礦石磨成粉末狀後,
倒入一支寬頭細尾的管子,繪者用鐵片輕輕的在管子外敲磨,讓沙粒落於平台上。
壇城的架構仍遵循著中央須彌山,外環七重海,四大部洲漂浮其上的格局。
沙子以顏色為區別,分別代表著地、水、火、風、空五大要素,
相對於漢地五行裡的土、水、火、木、金。
其中白色代表金、綠色代表木、紅色代表火、藍色代表水、黃色代表土。
依照五行中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相互生剋來看,
壇城中的顏色是逆時針旋轉的。
劉導說這與道家中「順生人、逆生丹」之理相契合。
而原本位於中央應為土大,如今變為水大,屬於藏傳佛教中的不空成就。
因此,這也代表著一種修行方式。

壇城的正中央有九宮格。根據古訣所載的九宮之數 :
「戴九履一,左三右四,四二為肩,八六為足,五守中央。」
不論是正向方位,或是對角線的三個數值相加均等於十五。
十五代表和合,萬物本為一體。分化後為各數,在天成相、在地成形。
隱喻著人類在誕生後,離佛、道越來越遠,以及可以溯源逐本的意涵。
合於道家中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理。

參觀完壇城殿,正走出門外時,傳來一陣驚呼。
原來一位正在澆花的喇嘛,看著天氣炎熱,拿著水管就往我們的身上噴來。
大夥樂得又叫又跳,帶著一身水氣走進印經院。

0617 (178)b
(沙繪壇城,色拉寺)

0617 (174)b
(壇城殿外的小賣店,色拉寺)

印經院裡燈光昏暗,空氣中飄漫著淡淡的油墨味道。
印經師坐在小凳上,口中頌經,手上的經板翻飛著,正忙碌地刷印著經文。
在藏地,印經時須要持咒唸經,因此,這些經文是無法以機器印刷的。
雕板的製作過程也相當地複雜。
首先,工人們會先從山上採收樺木,之後經過晾曬,剪成板狀,並以牛糞漚製三個月。
漚製完畢,木板還得經過烘烤、刨平,在將之放入酥油鍋內熬煮後,才能經久不變形。
等到上述作業都完成後,裁成相應大小後,方可拿來雕刻。
雕好的板模,會依各種經文的種類及頁數進行分類,最後存放於收納的架上。

製作印經板是種非常精細的作業,不允許有任何的差錯的作業。
落刀鑿銼過程中,只要一個不小心,就可能使先前所下的功夫都前功盡棄。
因此,每個刻經工人的每日作業量都有嚴格的規定限制。

0617 (197)b
(印經師,色拉寺)

0617 (204)b
(印經院內景,色拉寺)

 

烈陽下,措欽大殿前的野玫瑰群正開得怒放。
措欽大殿建於西元 1710 年,主體由殿前廣場、經堂以及五座佛殿所組成,
是色拉寺最大的殿堂,也是最主要的集會及管理中心。
我們走過布幔下緣進入殿中,首先見到的是三世佛陀的鎏金銅像。
分別是結著轉法輪手印的強巴佛,結說法印的釋迦牟尼佛以及過去燃燈佛。
佛像的周圍,則有立身的八大菩薩塑像。

劉導在佛像前有感而發,唸了首禪詩 :
「悟空悟有, 說有說無,未到家。佛邊站了兩菩薩,恍然得悟知來往。
八四二來,二四八。」
在短短的詩句裡,闡明了龍樹菩薩在中觀論裡所說的中觀正見。

我們接著走到了色拉寺主供佛,也是觀世音菩薩的憤怒化身「馬頭明王」的殿旁。
這尊馬頭明王的由來,有著這麼一段故事 :
過去,宗喀巴大師在此地山坡上靜修時,常常經過山坡上的一叢小樹。
奇怪的是,無論當天有風無風,小樹都會輕撫過大師身旁,狀似親膩。
有一天,宗喀巴大師再次路過這株小樹時,聽見小樹下傳來馬鳴的聲音。
大師遂將土壤掘開,發現了一尊擁抱著明妃呈雙修像的馬頭明王。
待色拉寺落成,後人便將之設為色拉寺的主供佛。

馬頭明王金剛像前,許多藏人捧著哈達,將之交付給專門領接的喇嘛們獻供。
佛像的上方,有一些跳金剛神舞的面具,周遭圍放著許多過去用過的弓箭、鎧甲等,
相傳都是由立誓戒殺的武士們所遺留下的物事,用來做為佛殿的莊嚴物。
我們跟隨著藏民,跪拜在佛像旁,將頭頂探進前方的一個小洞內,輕觸佛像的底座,
領受馬頭明王的加持。
不知道是殿內的人多缺氧,或是加持後的能量使然,
參拜完後一站起來,人就感覺到暈飄飄的,但身心卻十分的清涼暢然。

接下來,經過了釋迦牟尼佛殿。
隨後的殿堂裡,供奉著宗喀巴大師的師徒三尊,還有一尊大白傘蓋佛母。
根據藏傳佛教的經典中記載,一切佛皆由此佛母所生。
大白傘蓋佛母腳下踏著許多人身,代表著修密者險峻的修行道路。
劉導說,修行的首要得先破非福,拋棄不能帶給眾生福份、利益之事業。
接下來則是破除我執,解脫六道流轉的痛苦根源。

在盡頭轉角的佛殿上,供奉著一尊樣貌莊嚴而親切的文殊菩薩塑像。
菩薩微側著頭,彷彿傾聽狀。
原來,文殊菩薩耳邊的小窗外,正是喇嘛們的辯經場。

0617 (205)b
(措欽大殿前,色拉寺)

 

辯經是以藏語提問及回答的。喇嘛們多是以一對一的形式在辯經場上辯經,偶有例外。
負責提問的喇嘛,會先將佛珠拉捲到手臂處後,高高揚起右手再迅速朝左手拍下,
發出清脆的響聲來配合喝問,應答的喇嘛則必須盡快地做出正確的回覆。
若是提問的喇嘛認同這個答案,便會在下一次的提問中以手心拍擊手心。
要是不認同或是有疑或,提問的喇嘛就會改成手背手心相拍。
如果被問者一直回答不出來時,負責提問的喇嘛就會將佛珠在被問者的頭上繞一圈,
代表著請諸佛加持,讓應答者智慧速開的意思。

辯經過程中的動作與擊掌聲,各自分別代表著幾種含意。
以雙掌相擊的動作而言,代表著世間萬物均是因緣和合,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
而就漢方醫學而言,人身的十二經脈中,手部就佔了六條。
經常拍掌,便可以從手三陽、手三陰等經絡來平衡陰陽之氣。
陰陽平弭則百病不生,是個簡單明效的修行法門。
清亮的掌聲,則代表著萬事萬物稍縱即逝的無常,也敦促被問者要盡速回答問題。
這是一種傾向於不經邏輯思考,而以本心智慧直接作答的修行方式。
功夫練深之後,便能張口說未來,閉嘴說過去,因果法則了了分明。

或許是日常功課的關係,雖然大多數的喇嘛都很認真的在辯經,
但還是有幾位喇嘛坐在地上插科打混,甚至還拿出手機按來按去。
你慚愧的想到,自己在修行的過程爭也常會偷懶放逸,更當以此做為借鏡。

0617 (236)b

0617 (237)b

0617 (242)b
(喇嘛辯經,色拉寺)

離開辯經場時,在坡道上遇到了幾位藏族婦女,正要抱著寶寶到措欽大殿去禮拜。
聽說藏族的小孩在出生滿10個月後,家長們為了祈求他們能夠順利長大成人,
常會帶來色拉寺裡,跟著孩子一同參拜觀世音菩薩憤怒化身的馬頭明王。
家長們會拿著寺裡求來的黑灰,在孩子的鼻頭上塗抹出一道印地安刺青似的圖案。
這樣一來,邪惡的妖魔便再也看不見這個孩子,從此無法加害於他。

晴空萬里的天氣,陽光穿透過樹木的枝葉,在石板道上灑落滿地的斑斕。
我們逗著孩子玩耍,比手畫腳的誇讚他聰明可愛。
藏族的婦人聽著看著,也在一旁露出了羞赧的笑容。

0617 (278)b
(鼻頭上塗著黑灰的藏族孩子,色拉寺)

0617 (277)b
(路過的長毛貓,色拉寺)

 

– 參考資訊 –

攝影 : Tibet ─ Sera Monastery

文章 : 藏傳佛教的僧職稱謂

文章 : 色拉寺的養老院

文章 : 辯經訓練

文章 : 秋林僧伽學院-顯宗院-辯經場·辯經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