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行筆 Day (5.1) : 藥王山下的道登達瓦

清晨的藥王山,醒在藏人們燃起的裊裊桑煙中。
小屋子裡,千盞酥油的火光盪曳著,照亮了信仰的道路。
就算藥王廟已經不復存在,藏醫們也早已離去的今日,
摩崖石刻上的佛菩薩,仍一貫地承載起藏民們千年來誠心的祝禱與膜拜。
甘珠爾塔下,刻石為生的人們拿起小鎚和鑿刀,
在瑪尼石上叮叮噹噹的打出一片片經文。
那斷不了的聲響,像極了穿透時空的亙古梵音,迴盪在山中的轉經廊道。
除此之外,這裡無疑是寧靜的。

<經行藥王山>

順著拉薩城的外轉經道「林廓」,我們來到了藥王山。
藥王山臨近於布達拉宮廣場的西側,藏名稱之為「夾波日」,意思是位於山角之山。
就在山腳下的必經之路上,藏人們擺設起晨間的小市集。
除了常見的幾樣蔬果外,路邊放置的幾個紅色水箱裡,裝著滿是黑色的小魚。
正奇怪不吃魚的藏人怎麼賣起魚來時,李大哥告訴我們這原來是放生用的。
旁邊攤位上,一位藏族婦女拿著槌子,正使勁地敲打著一團和好的泥土。
鄰近的另一位藏婦,則將剛剛塑好形的泥塊,用畫筆塗上金粉及五彩的顏色。
於是,一尊尊泥造的小佛像「擦擦」就這樣完成了。

0617 (9)b
(搥著泥土準備塑形的婦人,藥王山)

0617 (10)b
(正在為擦擦上色的藏婦,藥王山)

 

再往前轉個彎,摩崖石刻上千百尊大小佛像登時映入眼簾。
石刻的歷史相當久遠,最早可一直追溯到藏王松贊干布的時代。
短短幾百公尺的垂直石壁上,雕塑著數千尊大大小小色彩鮮豔的佛像。
藏人們相信,只要在這裡虔誠的頂禮膜拜,就能得到消災去病的祝福。
崖壁上有尊高約三米全身漆成金色的佛陀,
一手捧著金剛杵,一手結著觸地印,正以慈祥微笑的端看著眾生們。

0617 (35)b
(摩崖石刻前祈禱的老婦人,藥王山)

 

摩崖石刻的正對面,有間燈火通明的小屋。
小屋子裡有著濃得化不開的酥油氣味,地板上也因積了多年油滴而變成滑不溜丟的。
兩位藏婦交替拿著火種,正在幫信眾們在排好的一個個小燈座點上火苗。
上千盞的酥油燈工整的擺在桌上,搖曳出溫暖的火光。
從門戶流通的風,帶著一股熱流湧來,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紅潤的喜悅。
小窗戶外,許多藏人們也正在煨桑爐前,燃出一陣陣的香草氣息。

0617 (26)b
(酥油燈房裡燃燈的婦女,藥王山)

煨桑有點近似於漢地的點香,在藏族古老的泛靈信仰中,這是告諸天地鬼神的一種儀式。
「桑」,在藏語裡本身就含有淨化、消除的意思,後來也變成帶有點祭祀獻貢的意味。
人們將松柏枝、艾蒿、石南等香草堆放在一起,點燃出靄靄的煙霧。
這道煙霧將化為天與地之間的橋樑,將藏人們的虔誠的祈禱,傳與天聽。
藏人們盼望,諸神們能因為煨桑產生的香氣而感到喜悅,降福於大地人民。
當佛教傳入藏地後,煨桑很自然的就轉化成為對諸佛菩薩的一種供養方式。
在寺院或是靜修地附近,甚至是每戶藏族人家的門口,幾乎都能看到煨桑爐的存在。
因此,煨桑似乎成為藏民們堅定信仰及日常生活很重要的一部份。
就算到了生命盡頭的天葬台上,桑煙也成為呼喚藏族人本命鳥的號角聲。
每當天葬師點起了裊裊桑煙,大群的鷹鷲就從山頭雲集而來,翩然降臨在天葬台上。
亡者的魂魄將透過這些十方空行母的化身被帶入風中,回到慈愛的上師們身旁。

0617 (53)b
(摩崖石刻前的煨桑婦人,藥王山)

0617 (42)b
(被繫在煨桑爐旁好奇的小狗,藥王山)

藥王山東面的山腰上,有間小小的查拉魯普石窟廟。
裡面供奉著藏王松贊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及多座天神、佛像。
相傳當年松贊干布的木雅妃如雍在查拉魯普山崖雕刻大梵天神像時,
曾經用過西藏珍貴鹽巴作為工匠們的報酬。
工匠們每鑿取多少的石壁崖粉,便可換取到等量的鹽。
可惜這次因為時間關係,最後還是沒能爬上石窟廟去一探究竟。

0617 (45)b
(清晨上山的轉經人,藥王山)

再往藥王山上走去,有一座十多公尺高的梯形佛塔,矗立在眼前。
這座佛塔是由瑪尼石堆成的,塔身是以一層佛像一層經書的方式交疊而上。
石板上的經文,刻的是大藏經中的「甘珠爾」。
這座塔子,是由一位寧瑪派的修行者道登達瓦所修建的。
轉經途中經過此地的藏人們,常會恭敬地為他獻上供養及布施。
許多刻經人們,也跟著在塔的附近生活了下來。
我們從刻石人那裡,買了幾塊瑪尼石刻成的佛像及小牦牛,充當是對佛塔的供養。
隨後,道登達瓦也和藹的為我們將幾塊石刻做了開光加持。

0617 (60)b
(刻石的工具,藥王山)

0617 (64)b
(雕琢中的刻石人,藥王山)

0617 (63)b
(刻好的小石板商品,藥王山)

關於修建甘珠爾坲塔的緣由,這裡引述藏族女作家唯色與道登達瓦的訪談 :
道登達瓦回憶說 :
「那年藏曆新年過了,春天快到了,我想我們全家乾脆磕頭去拉薩。
我给妻子、兒女說了,他們都願意,有幾個親戚和鄉親也想去。
我們一共九個人,就從曲麻萊(位於青海省玉樹州)磕着頭出發了。
那時候我四十歲,女兒還不到二十歲。我們白天磕頭,晚上睡在自家的帳篷里,
專門有一個人拉着一輛架架車,車上放着我們的日用品,
他一口氣拉上很遠很遠,然後再回來跟我們一塊兒磕頭往前走。
路上有個人生病了,在格爾木醫院住了二十天,用了一萬多塊錢,
把我們身上值錢的寶石都给換了錢,病也没全好,只好在沱沱河又住了大半年。
没錢去醫院,我就用我的土辦法给他治病,慢慢地也就治好了。
接着又磕頭往前走,路上我的小兒子生下來了,我女兒的兒子也生下來了。
就這樣,兩年後,我們才到了拉薩。
我們终於見到了‘覺仁波切’,拉薩周圍能去轉的寺廟也都去轉了,
其他人就回家了,我們全家留下來了。
我是這麼想的,我哪里都不去了,我要在‘夾波日’修個塔子……” 」

如今,用石板層層堆砌而起的甘珠爾佛塔,已經架上最後的鷹架,準備要封頂落成了。
但道登達瓦卻仍是不改其衷。
日復一日,他總是風雨無阻的坐在塔邊的小棚子裡,靜靜地托缽化緣。
他告訴我們還有個心願未完,就是要在甘珠爾塔的旁邊,再立上一座丹珠爾佛塔。
正式的官方申請已經交送出去,只要得到政府的批准,馬上就可以動工了。
我也暗自許下了一個心願。
再過個十年,如果有機會能夠再回到西藏,回到拉薩。
在完整的大藏經雙塔下,我必然要向這位如苦行僧般偉大實踐者,再次的頂禮。

0617 (65)b
(準備封頂落成的甘珠爾佛塔,藥王山)

0617 (70)b
(端坐在小棚子裡的道登達瓦,藥王山)

  

 

– 參考資訊 –

看不見的西藏,唯色,大塊文化出版社 。

拉薩藥王山相關景點及票價資訊